top of page

​交腳彌勒

彌勒,意譯慈氏,為姓,一說名阿夷多。彌勒菩薩為佛弟子,先佛滅度,居住在六欲天中的兜率天宮,在那裏講經說法,由於釋迦牟尼佛預記他在兜率天壽命終盡時將下生人間,繼之為佛,因此他又被稱為一生補處菩薩,即下一輩子即可替補成佛的菩薩。由於他將來必定成佛,因此也被稱為未來佛(現世佛爲釋迦牟尼,前世佛爲燃燈古佛)。

彌勒信仰主要包括上生信仰與下生信仰兩種。《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》等經表達了上生信仰。下生信仰見於《彌勒下生經》、《彌勒成佛經》等。

彌勒信仰在中國經歷了世俗化與民族化的過程。最初的彌勒信仰基本上完全照搬印度佛教,尤其表現在上生信仰上,基本上全是依照印度佛教經典,其信奉者也主要是信仰堅定、文化層次較高的高僧大德。由於此時的彌勒尚為菩薩,因而上生信仰就是對彌勒菩薩和彌勒淨土的信仰。表現在造像上,最初的彌勒多為頭戴寶冠、身披瓔珞的菩薩裝,姿勢基本上是交腳坐式,其造型帶有濃鬱的印度風格。敦煌石窟、雲岡石窟現仍存有許多交腳彌勒像。

© 2017 by Hanlin Gallery. 

Taipei, Taiwan

  • Facebook Social Icon
  • Twitter Social Icon
bottom of page